娘子关镇有天下第九关关城、水上人家、固关长城、平阳湖、王家大院、承天军城、历史文化古村等大量旅游资源。悠久的历史,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大旅游文化:
(一)独特的水乡村落文化。娘子关海拔在346—850米之间,西部的桃河、温河在娘子关汇集成绵河流经河北省井陉县,属海河水系。娘子关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岩溶泉群,泉域面积3600平方公里,泉水集中区域为娘子关、河滩、坡底、城西、河北5个村,总面积22平方公里。由于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构造,区域内泉眼众多,大小泉眼100余个,较大泉眼有32处,现水流量保持在7.5立方米/秒。元明时期就利用水资源创造了水车、水磨、水碾等生产工具,并利用当地的糠孤石建造了民宅民居,形成了娘子关家家清波临灶、户户枕水而居,人在水上住、水从屋下流的“水上人家”特色。娘子关村、上董寨村、下董寨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,新关、旧关等四个村也正在申请中国传统古村落。
(二)灿烂的关隘长城文化。娘子关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,解放初期曾出土过石刀、石斧、陶片、兽骨化石等文物。据我国长城专家罗哲文考证,娘子关、固关长城属于中山长城,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之一。天下第九关关城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公元1542年),是太行山上著名的军事要塞,现娘子关境内存有大量的城堡、古寨、堞楼、战壕等军事设施,如承天军城、董卓垒、东兵营、西兵营等。娘子关还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商旅要路,仅娘子关村的兴隆街就有各种店铺近百家,是晋冀京津地区的商贸集散地。
(三)厚重的红色军旅文化。娘子关境内群峰耸立,是太行山上著名的军事要塞,历史上被称为“先秦九塞”、“太行八陉”之一,两千多年来战事频发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在近现代史上,娘子关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主战场,八路军晋察冀部队与日军在此展开过激烈战斗,涌现出了磨河滩英雄连等战争英模,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建设了平定县娘子关大型提水工程等水利设施,现仍有4个县团级驻守部队。
(四)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。娘子关民俗风情积淀厚重,社火、社戏、跑马、放河灯等民俗闻名遐迩,特别是源于古代军事信使传递公文的下董寨村正月十六跑马,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农历六月初六放河灯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,是娘子关的一张旅游名片。妒女“百日打柴一日烧”的大义凛然精神更是代表了娘子关群众的文化传统。历史上裴度、韩愈、司马光、元好问、王世贞、金农、孙中山、郭沫若等大家名流,都曾在娘子关留下足迹,写下诗词佳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