娘子关名称的由来

发布时间:2019-05-14 22:55:32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娘子关历史悠久,据记载,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。唐高祖的三女儿、唐太宗的妹妹--平阳公主,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、驻守,故名娘子关。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,祀介子推之妹,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,必然雷电交加,娘子关因此而得名,现今祠已废,有唐人书《妒女颂碑》,现藏山西省博物馆。

  娘子关之名,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《游承天悬泉》诗,该诗有“娘子关头更奇崛”之句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编修的《大清一统志》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。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,有不少传说。明代顾祖禹在《读史方舆纪要》中说,凡“妇人 服靓妆”经过妒女祠时,“必兴雷电”,大发嫉妒,故为妒女,娘子关因此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则说,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,焚死绵山,后人为之筑妒女祠。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关在此镇守,并创建关城,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。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铁路(即石太铁路)建成通车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又相继修通了经过娘子关的阳井公路和娘子关至旧关的苇旧公路,并完成了石太铁路的复线工程和电气化工程,这些交通设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 我们眼前这座娘子关,是明代嘉靖二十年(公元1542年)所筑。有东、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。东城门为砖券门洞,又称外城门,雄伟坚固,门洞上方镌刻“直隶娘子关”五个字。上为平台,是为检阅士兵、瞭望敌情而筑。现已修起城楼,蔚为壮观,确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,十分险要。关外古道,蜿蜒起伏,为著名的燕赵古道。

  南城门,也称内城门,下为砖券,上为门楼,复檐悬有“天下第九关”匾额,雄伟高大 ,蔚为壮观。门洞上方额书“京畿藩屏”四个大字。城楼建于门洞之上。关城内还有关帝庙、真武阁等古迹。街道、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风貌。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 “军户”后裔。娘子关东门里,桃河岸边,有处砖砌石台,传说是平阳公主的点将台。据说,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,常常身不离鞍,手不离刀,表现异常勇敢,就在她与柴绍将军结婚以后,仍不忘军中生活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杰,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共存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  娘子关,一称苇泽关。它位于山西、河北两省交界处,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险要关口。关上有对联云:“雄关百二谁为最?要塞三千此关名。”“楼头古戍楼边寨,城外青山城下河。”充分描绘出这座古关名隘的独特风貌和秀丽天成的优美景物。它有“三晋门户”和“天下第九关”的称号。



娘子关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: 

   一种说法是,在娘子关的原东口村有妒女祠,相传为介子推之妹而立,又称娘子庙,娘子关因此而得名.明朝的<永乐大典>(卷五0二四)载:"承天镇,在平定州东北九十里,古妒女祠在焉,故俗谓娘子关." 
   另一种说法是,相传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守此地,故名.1784年成书的<大清一统志>,光绪八年的<平定州志>及现代的<辞海>都作了这样的记载.从史料上看,唐平阳公主在其父李渊举义反隋时,在现在的陕西户县得兵七万,号曰:娘子军.但从未在娘子关一带活动过. 
 本人分析认为,第一种说法在时间上较早,且有文献记载,是比较准确的.第二种说法虽然也有文献记载,但时间较晚,属于一个美丽的传说,却被人们广为流传. 
 关于娘子关名称的由来,希望更多的网友参与探讨. 

5cdac7db03f38.jpeg

搜索